2024年网络规划与建设(热门4篇)

网络规划与建设 第1篇

关键词:NGN 网络优化 建议 双归属 运行 安全

NGN是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话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综合业务,采用开放、标准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的下一代网络。利用多种宽带能力和QoS保证的传送技术,采用MPLS、 VPN技术将整个IP网络分成几个不同的隔离空间,使得非MPLS VPN内的用户无法访问到NGN网络中的设备,从而保证NGN网络的安全。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安全主要是指网络的可靠性、有效地抵御事故或不可抗拒的灾害的能力。而当网络IP化、引入计算机技术以及数据业务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安全性更加重要。

1 软交换双归属配置

双归属一般指两台软交换异地配置共同负担一定区域内的所有业务,其形式可以分为负荷分担方式、主备用方式。软交换双归属对于业务安全非常重要,是保障用户业务安全的有效手段,也是NGN网络中首先要考虑的方面。

热备份方式的主备双归属

两个软交换一为主用一为备用,通过心跳感知另一个软交换的状态,备用软交换平时不承载业务,当主用软交换故障时,备用软交换激活接管主用软交换业务。

热备份方式的负荷分担双归属

两个软交换业务分担,互为主备用,其中任一个软交换故障,则另一个软交换承载全部业务。基本上可看作两对主备用方式的双归属软交换。

2 硬件设备资源的合理优化

硬件设备的合理规划,包含SOFTX3000、UMG8900等硬件单元对机框、单板等的合理规划,其分配原则为重要功能单板应该跨框分布,避免单个机框发生故障时引起业务中断。

硬件规划原则

(1)SOFTX3000的硬件规划原则。IFMI分布到不同框,最好分配到不同的机柜;MSG板至少要分布到2框中;FCCU、BSGI单板分布到不同机框中。FCCU单元的配置比例与BSGI保持一致。(2)UMG8900的硬件规划原则。S2L、SPF板分布到不同框中;VPU板分布到不同框中;CMF、HRB板分布到不同框中。

单板CPU负荷优化调整原则

单板CPU占用率是衡量其承担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日常维护中对异常的CPU占用率要及时采取扩容和调整务负载等措施降低CPU占用率。

(1)Softx3000的负荷优化调整原则。如果同时刻同类型单板间,“平均占用率”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大于20%,需要进行负荷调整。各模块单板平均占用率一般要求小于75%,IFM单板均值要求小于50%。否则需要进行优化调整。(2)UMG8900的负荷优化调整原则。SPF 单板的CPU最大占用率不超过65%,CMU单板的CPU最大占用率不超过60%,VPU 单板的CPU最大占用率不超过70%,日常维护中,需要密切观察以上单板的负荷情况,否则需要调整。

链路负荷调整优化原则

同一个链路集各“信令链路发送占用百分比”、“信令链路接收占用百分比”是否均匀,正常64K链路为每双向link之和负荷≤,正常2M链路为每双向link负荷之和≤。否则需要扩容及调整。

3 各种资源的合理优化

信令链路的合理分配

信令链路的合理分配对于信令安全至关重要,分散风险的方式是把到同一信令点的链路分配到不同机框的不同单板,防止到某局向的业务全阻。

用户、中继合理分配

用户、中继的分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分开配置,一种是混合配置,但是不管怎么样,都要考虑FCCU模块的容量。根据软硬件性能一般要求一个FCCU模块可配置5万用户或者9000中继,也可根据该比例进行混合配置,即如果要同时配置用户和中继,则用户数要小于5万,中继数也小于9000中继,混合配置情况下,要求两者折合成的用户数不能超过5万。

数据库各表最大元组的合理优化

日常维护中,经常遇到最大元组不够用的情况,需要对相关的表进行扩容,即修改相应的最大元组数据。当增加最大元组的时候,根据各表之间的关系,要综合考虑需要扩容的最大元组一起加载,而不能单纯哪个表不够就修改哪个表,必须考虑相关的表也要同时修改。元组扩容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FCCU模块及CDB数据库规范进行合理规划。

4 网络安全优化原则

保证网络高效安全稳定的运行,不但要从业务网络进行优化与评估,还要考虑管理网络的安全,具体需要考虑如下方面:

网管网络的安全改造

日常后台维护终端都处于DCN网络中,而且软交换的操作系统基于WINDOWS的系统,极易遭病毒攻击,一旦感染病毒,每次都需要杀毒甚至重装服务器。对日常维护有很大风险,为保证NGN网管管理网络的稳定运行,可以通过接入防火墙的方式,进行现有的网络改造,用以抵御各类病毒攻击,保证网管网络的高效安全运行。

加强网关监控的全面性

目前NGN设备的核心数据设备纳入数据网管进行统一监控,随时监控设备运行情况。但SBC、3528、E500等仍只能通过巡视的手段或者TELNET的方式查询,对设备异常状况无法由设备自动通知监控人员。建议对以上的设备统一纳入到监控中,减小业务风险。

网络规划与建设 第2篇

关键词:网络文化文化建设互联网模式

1网络文化

谈到网络文化,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要给它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比较困难。各类学者和专家都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但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文化是以人类物质创造为基础的一类精神创造,这类创造用技术和美学的理念表达,以物质的时空存在方式而存在。文化的发展受到人类社会物质发展的推动,同时超越现实的物质存在方式。

应该是在计算机网络出现的同时就开始呈现出网络文化的现象,不过在其初期,网络文化更多的是人类自身文化及计算机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数字化的再现,这时期的网络文化不能称作真正意义的网络文化。

从严格意义上说,网络文化本身应该没有创造任何文化,网络只是作为一种载体来传播文化信息或者网络之外的其它文化。网络将语言、词汇、文字等表述文化特征的人类思维沉淀以数字化的方式在网上进行再现和传播。其实质并没有创造出新的人类思维作品,网络只是充当了一种传播载体而已,正是这种新形式的载体使得文化的传播更方便、更迅速、更直接、更形象而已。

所以,西华大学教授冯永泰认为: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综合体。

笔者认同这种认识,并试图从网络技术角度来分析对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影响。

2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现状综述

党的_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网络文化的创造热情高涨,网络文化产品及服务不断丰富;网络文化产业日渐繁荣,网络的文化管理能力和管理体系也日益完善;网络文化的民众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这一切对整体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稳定、推动小康社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网络媒体迅猛发展,形成网络文化建设的新格局

互联网对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远,由于网络媒体的加盟,我国的媒体层面更加丰富,网络承担了宣传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成为重要媒体和渠道之一。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各类重点新闻网站成为骨干分子,各级政府网站、知名商业网站和专业文化类网站也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推进网络文化建设的发展,形成网络文化建设的新格局。

各类网站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等成为党和国家重要的网络舆论阵地,是中流砥柱;在一系列重大主题报道中、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从正面宣传和引导社会舆论,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了主旋律作用。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每日页面访问量已达亿,是2003年的9倍。

除了政府网站外,一批知名商业网站也快速成长,自发投入到网络文化产品的研发和服务中,一批具备声誉和影响力的校园网站、社科网站、文学艺术类网站、教育科技类等专业类网站不断自觉参与到网络文化建设中来,网站的多层次性也满足了网民的多样化和等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网络上不断涌现一批可亲、可敬、可爱、可信的网络正面典型,很多“草根典型”不断地被挖掘出来,这正是网民们利用互联网的传播力量,自发发起相互救助信息,表达彼此同情关爱,再通过在网民中受热捧的“微博、博客、视频分享、社交网站”等方式在网上传播。这充分展示了互联网络的渗透能力和网络文化的凝聚力量。

网络渠道有效拓宽,变成通达政情民意的新渠道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渠道有效拓宽,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使得网络舆论的渠道空前放大。各级政府网站日益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2006年2月同志和同志先后通过人民网、新华网与网友的亲切交流、“亲密接触”,成为中国互联网网络问政的标志性事件。各级政府和部门纷纷通过网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纷纷上网开博(博客和微博),直接对话民众,开展舆论监督,提升各职能部门的执政能力。

网络文化产品日益丰富,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网络既然只是网络文化传播仪的一个载体,网络文化必然需要源源不断的供给和源泉,而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好提供了这一方沃土。互联网将我国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瑰宝和具有当代特色的文化精品均数字化和信息化,然后再在网络上进行传播,这是我国网络文化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的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展览馆和网上剧场等新形势下的产品一一走进大家的眼帘,使得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网络文化产品和品牌不断呈现,也大大提升了中国网络文化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知名度;同时,广受网民追捧和喜爱的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产业迅速崛起;除此之外,一批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网上也得以广泛普及和传播、某些理论刊物实现网上同步出版,中国文明网的“红色中国”、新华网的“红色博客”得到网民的关注和赞赏,这一切都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

形式多样,品种繁多的网络文化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各层次网民的精神生活。

网络文化环境管理能力增强,网络环境有效净化

党和政府在积极推进网络文化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提升网络文化的运行环境和自身管理能力, 根据中国现状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网络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多层技术保障、法律规范、行政监督、公众自律的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同时,国家相继成立相关的行政管理机构,这一切,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提供了有效保障。

3网络技术对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影响

网络文化迅猛发展的背后,不仅仅是文化本身有了质的变化,究其根源,是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促进了网络文化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变革对于网络文化的新生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时代的信息单向传播

从初创时代开始,互联网担当的是一个“织网者”的角色。一些门户网站用人海战术从各类报纸、期刊、杂志等媒体中搜罗新闻,然后集成打包推给网民,所有的网民们必须蜂拥而至门户网站等中心点去获取信息源。这种模式是网民们“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从上到下、单向”的信息传输模式,这与传统领域的媒体传播方式没有根本上的不同。这时期的网络媒体充其量是“搬新闻”的蚂蚁,互联网也是“闭门”做新闻,缺乏与网民的互动,这时期的互联网模式是,在2006年以前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

网络规划与建设 第3篇

在当今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关键性的战略资源,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校园作为知识基地和人才基地,它理应成为代表信息产业应用最成功的典范。一所成功的学校不仅在学术上、教育上要力争上游,更应在管理上上一个台阶。利用各种成熟的技术带动学校各单位、各部门的电脑化管理,通过校园信息网,将各处的电脑联成一个数据网,实现各类数据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教职员工和学生可共享各种信息,进行各种信息的教流、经验的分享、讨论、消息的发布、工作流的自动实现和协同工作等,从而有效地提高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信息时代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在学校中建立计算机网络已经是十分迫切的需要。

高等院校除了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外,也是重要的科研基地,每年有大量的课题在高校中进行,研究人员需要收集资料、与同行交流研究心得等,促使研究的进展,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源和交流方式,计算机网络正是最合适的选择。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设备的价格不断下降;同时国家各级政府对于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大量计算机进入了校园,组建校园网不仅是十分迫切的工作,可行性也非常高。

现今的网络系统包括网络交换机以及叠加其上的语音、数据、视频装置以及可变化的软、硬件应用。它的开放式设计意味着更好的整体化及高品质应用的能力。提供的带宽可适合话音、图像、数据的传输,这种带宽结合设备厂商优秀网管模式,可以向用户提供面对面的通讯。在建设校园网时,要达到以下目标:

(1) 在校园内部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服务,为计划、组织、管理与决策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手段;

(2) 支持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为学校教师的备课、课件制作、教学演示提供网络环境;

(3) 实现办公自动化,提供与上级教育部门、社会、家庭之间通讯的出入口,提供电子函件、公告牌和教育教学信息查询等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总之,校园网的建设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尽快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环境,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工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然而,校园网络管理应用系统支持的是一个不断多元化的网络应用系统设备组合,用以支持其日常运作和实现其长远目标。系统设备、管理者及使用者之间的联系必须是亲密无间的,自觉而透明的,从而具备较强的扩展性。所以,这需要学校和我们共同设计建成一个先进的多媒体校园网络系统而努。

第一期工程:根据学校建筑物的分布在校园内敷设光纤缆线和网络电缆,形成了覆盖全校所有楼群的计算机网络,在学校任何一点只要有联网需求都可以就近上网。根据学校的规模来估计计算机总的台数,从而决定校园网主干交换能力。

第二期工程:在完成第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实现校园网建设的目标,达到支持多媒体教学的最初预定目标,如:视频的教学节目、视频网络会议、学术报告、实时点播等都可以在网上实现。为教师学生进行与网络有关的课题提供实验环境,为今后大量采用网络多媒体化教学、科研打基础。

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计思想,运用先进的集成技术路线,以先进、实用、开放、安全、使用方便和易于操作为原则,突出系统功能的实用性,尽快投入使用,发挥较好的效能。

目前,可用于校园LAN(局域网)的技术有Ethernet(以太网)、Fast Ethernet(快速以太网)、 Gigabit Ethernet(千兆位以太网)、Token-Ring(令牌环网)、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和ATM(异步传输模式)。

Ethernet作为几年前主干网组网的主要技术,现在主要被用于工作组级组网,使网络交换到桌面工作站。Fast Ethernet是一种非常成熟的组网技术,造价很低,性能价格比很高,可作为资金不很充裕的中小型单位组建Intranet网的首选技术。快速以太网技术现在被广泛用于大型企业网的二级、三级网络组网或直接连至桌面工作站。

Gigabit Ethernet技术已成为大型Fast Ethernet的升级目标。虽然Fast Ethernet和Gigabit Ethernet因采用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而广泛地存在着“广播风暴”的问题,但可以用更好的传输介质和交换设备予于克服,其突出的优点是兼容先前的设备投资,师生的网络应用及培训更易进行,网络的可管理性和扩展性也很好。

ATM是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它在WAN(广域网)上体现的强大功能和在LAN上的成功应用,是多媒体应用系统的理想网络平台,均以事实说明了它的技术的先进性。在ATM中,不同速率的各种数据,如:语音、图像、视频都被分成标准的53字节的信元,以光纤作为传输通道,避免了以太网中的“广播风暴”,提升了网络的整体性能。但是ATM不兼容以往的以太网投资,其管理和操作有异于传统的以太网平台,故不适用于以太网的升级改造。

从网络应用、维护、安全和扩展方面而言,Gigabit Ethernet和ATM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本方案中选择使用百兆以太网和千兆位以太网技术。主干为千兆网,10M/100M自适应或10M交换到桌面。其理由是:

(1) 以低廉的价格提供高带宽。千兆位以太网提供10倍于快速以太网的性能而价格远远低于其10倍,与ATM相比,其价格则远远低于622Mbps的ATM。

(2) 良好的兼容性和管理的简单性。ATM必须使用局域网仿真才能与现有的网络设施兼容。在网络系统管理的技术要求上,千兆以太网比ATM要简单得多。

(3) 能保证服务质量。目前普遍认为:合理组织的千兆位以太网永远不需要考虑QoS管理,这也是千兆位以太网的宗旨 。

(4) 支持千兆以太网的第3/4层交换机的出现。这大大地增强了千兆以太网在园区的地位,原来认为的以太网的一些不足,如对多媒体应用的支持、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和多链路负载均衡、基于标准的虚拟网等,已被新的技术和标准所解决。

以太网采的介质访问方式是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D)技术和冲突避免(CSMA/CA)技术。

1.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冲突检测(CSMA/CD)

    在以太网中,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节点发送信息。在这种模式下,当发送者在以太网上发送数据之前要先检测,以确定以太网是否“闲”,即网上无数据传输。如果没有数据传输,则发送信息,不需要进行其他认可;如果说在太网“忙”,即正在传输数据,则发送者要等待一段时间,再尝试发送。这一过程称为“冲突检测”。

2.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冲突避免(CSMA/CA)

CSMA/CA不如CSMA/CD流行,在CSMA/CA技术中,计算机发送数据前会发出一个警示信息,表明自己想发送数据。这样,计算机就可以避免冲突,但是这也会使网络的性能变慢。

以太网可以使用粗同轴电缆、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光纤等多种介质进行连接,并且在标准中,为不同的传输介质制定了不同的物理层标准。

表2-1 常见以太网标准的比较

10Base-5

10Base-2

10Base-T

10Base-F

数据速率/Mbps

信号传输方式

最大传输距离/m

500

185

100

2000

传输介质

50Ω粗同轴电缆

50Ω细同轴电缆

UTP

拓朴结构

总线型

总线型

点对点

快速以太网是在10Base-T和10Base-F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100Mbps传输速率的以太网。其访问控制方式遵循的基本标准,保留了CSMA/CD协议,只是将延时从100ns降到10ns,将传输速率提高到100Mbps,所以10Mbps以太网可以非常平滑地过渡到快速以太网。

表2-2 100Base-T传输介质类型

介质类型

连接器类型

应用场合

最大传输距离/m

100Base-T4

4对3类或5类UTP双绞线

RJ-45连接器

网络的水平布线环境

100

100Base-TX

2对5灰UPT双绞线或2对STP双绞线

RJ-45连接器

100

100Base-FX

2束光纤

SC型连接器

建筑物主干电缆

2000

1996年3月,IEEE802委员会成立了工作组,专门负责千兆以太网及其标准的制定,并于1998年6月正式公布了千兆以太网的标准。千兆以太网是对以太网技术的再次扩展,其数据传输速率为1000Mbps,与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完全兼容,从而使得原有的10Mbps和快速以太网可以方便地升级到千兆以太网。

表 千兆以太网支持的传输介质类型

介质类型

连接器类型

应用场合

最大传输距离/m

1000Base-LX

50μm多模光纤

SC连接器

主干建筑电缆和园区互联

550

μm多模光纤

SC连接器

550

9μm多模光纤

SC连接器

5000

1000Base-SX

50μm多模光纤

SC连接器

水平建筑电缆

550

μm多模光纤

SC连接器

275

1000Base-CX

150Ω屏蔽双绞线

9芯D型连接器

设备群集的互联

1000Base-T

5类,超5类UTP

RJ-45型连接器

网络的水平布线环境

100

1000Base-LX是用长波激光作信号源的传输介质,1000Base-SX是用短波激光作信号源的传输介质,1000Base-CX适用于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交换机与主服务器之间的短距离连接。

1000-T标准的制定可使百兆以太网平滑地升级到千兆以太网。同时千兆以太网弥补了10Mbps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的不足。

千兆以太网以其完善的标准、良好的兼容性和高性价比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新技术应用于以太网,千兆以太网的应用正在从核心走向边缘。千兆以太网已经从最初网络主干的连接应用和网络核心与服务器的连接应用,逐渐发展到千兆到桌面系统的应用。

目前国内常见的有以下的几种接入方式可选择。

1.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

这是最容易实施的方法,费用低廉。只要一条可以连接ISP的电话线和一个账号就可以。但缺点是传输速度低,线路可靠性差。适合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办公室以及小型企业。如果用户多,可以多条电话线共同工作,提高访问速度。

2.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目前在国内迅速普及,价格大幅度下降,有的地方甚至是免初装费用。两个信道128kbit/s的速率,快速的连接以及比较可靠的线路,可以满足中小型企业浏览以及收发电子邮件的需求。

而且还可以通过ISDN和Internet组建企业VPN。这种方法的性能价格比很高,在国内大多数的城市都有ISDN接入服务。

3.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可以在普通的电话铜缆上提供~8bit/s的下行和10~64kbit/s的上行传输,可进行视频会议和影视节目传输,非常适合中、小企业。可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用户距离电信的交换机房的线路距离不能超过4~6km,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4.DDN专线

这种方式适合对带宽要求比较高的应用,如企业网站。它的特点也是速率比较高,范围从64kbit/s~2Mbit/s。但是,由于整个链路被企业独占,所以费用很高,因此中小企业较少选择。 这种线路优点很多:有固定的IP地址,可靠的线路运行,永久的连接等等。但是性能价格比太低,除非用户资金充足,否则不推荐使用这种方法。

5.光纤接入

在一些城市开始兴建高速城域网,主干网速率可达几十Gbit/s,并且推广宽带接入。光纤可以铺设到用户的路边或者大楼,可以以100Mbit/s以上的速率接入。适合大型企业。

由于光纤接入有速度快、稳定性好、障碍率低、抗干扰性特强的特点,所以河南大学通过比较决定选用光纤接入方式与Internet连接。

网络规划与建设 第4篇

本毕业设计从企业局域网的规划、设计、可选用的网络技术以及对网络设备的介绍和选择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述,使我们对校园网建设工程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校园网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已经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没有网络的组织、团体、公司已经感到被深深的抛在时代的后面。通过本论文的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也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信息爆炸式发展的现代社会,网络是多么的重要。

通过毕业设计的学习,让我从宏观角度了解了校园局域网。虽然我写的只是局域网设计,但要想进行网络互联,广域网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但由于知识和时间所限,我的论文中涉及广域网的知识很少。还有就是无线局域网,随着网络的发展,无线局域网也变的越来越重要。本来也想给河南大学设计一个无线局域网,无奈我对无线局域网知识了解太少,也没有直观的认识,所以只能忍痛作罢。同样的还有硬件防火墙(安全类措施)、服务器、数据库,也没有说的很详细。

由于校园网功能繁多,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具体工程又要具体分析,现场需求非常复杂,在论述中不可能面面具到,同时也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有限,文中的不足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徐老师和各位老师多多指点和更正。

思科产品的参数介绍

上海大学网络中心

猜你喜欢

热门内容